
关键词: 禁补令 辅导站 缺乏管理
10月25日开始,金华市区中小学正式开始"违规办班与有偿家教屡禁不止"专项整治行动。金华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戚金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,金华市区违规办班、有偿家教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。
现实当中的情况如何?近日,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现象一:禁补后,小陈更烦恼
昨天傍晚,记者在市区一辅导站门口遇到前来补习的小陈,他是市区一所初级中学二年级的学生,这学期开始的时候,父母安排他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到老师那里吃晚饭,并做好作业再回家。10月底的一天,老师让他和父母说一下,不能再带他了。
?小陈和一起补课的同学也获悉了市教育局下文禁止有偿家教一事。老师还将剩余几天的补课费用退给了小陈的母亲。那几天,小陈沉浸在"禁补"的欢乐中。
没想,过了不到一周,母亲又在市区一家辅导站给他报了名。小陈的成绩在班里算是中上水平,英语成绩则一直不大稳定,现在母亲给他报了市区一家英语辅导机构的初中班。另外,考虑到数学成绩也不满意,索性数学也给他报了。现在的小陈,吃过晚饭到辅导站之后,一直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
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像小陈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,校内禁止补课之后,在家长的要求之下,他们的负担其实并没有减少。"禁补令"出台后,家长们纷纷将孩子转移到辅导站"进补"
现象二:不补课,家长不安心
市民陈晨五年级的女儿也在上辅导班,她无奈地说:"除少数家长报校外培训班确实是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外,大多数家长则是因为别人都补。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,大家竞相'抢跑'。结果,孩子和家长都为其所累。"
何芳的女儿也在读初三,成绩在班上属于名列前茅,但是英语一直是"短腿"。老师那里补课一停就急坏了何芳,生怕别的同学都偷偷补了,女儿的成绩就落后了。连忙四处咨询了几家课外辅导机构和寻找家教,最后,何芳为女儿安排一个周末家教补习:"先付了一个月的钱,4次课是850元。"
对于这样的安排,何芳的女儿已经习以为常,她表示,初三了,时间怎么过已经不由她选择了,补习仍是她业余时间的主旋律。
家长大多认为:"别人不补,我赚了;别人补了,我也不亏"。
调查一:校外辅导站火了
在市教育局发布禁补消息后的第二天,我市学生家长们的手机就开始充斥各类辅导机构招生、免费讲座、免费试听的短信。
"自从孩子读初中,我就会常常收到一些课外辅导机构发来的短信,但频率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高。"何芳说。
与此相应的是,目前校外辅导机构的报名情况的确比去年同期要好不少。昨天,记者走访多个校外辅导站,绝大部分的辅导站11月同期比去年多招两成。一名家教公司的负责人则明确地说:"招生情况十分可喜。"
调查二:市区辅导站有点乱
"目前市区正规的培训机构,需要教育局批准,民政局备案,但是,现在有的培训机构都是找工商部门注册,以教育咨询公司的方式出现,还有一些外来的培训机构,以异地办学许可证代替。"至博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周文跃说。
记者发现,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的确参差不齐,就收费来说,一对一辅导机构按照学生的年级、学习成绩作个体方案,收费在一小时150~200多元不等。而诸如一些普通的培训班,价格在每小时10多元到几十元不等。
据了解,虽然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,但面向中小学升学补习的众多机构,很多都未经教育部门审批,而只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。这就使得整个教育培训机构天生有了"商业"企业的性质,最终使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出现了"表面上多头管理,实际上缺乏管理"的局面。
专家观点:
家长不应越俎代庖
对于学生扎堆补课的问题,记者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童水明老师,他表示,现在培训市场混乱,各种梯度的收费都有。
"对于补课,除了我们的教育制度,跟有些家长盲目跟风的心态也分不开。"童水明分析说,校外辅导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,解决目前课堂教育尚不能解决的个性化问题,但是,家长要明白的是,再出色的校外辅导也永远代替不了学校教育. (完)
